俄乌冲突背后的稀土争夺战

图像是使用AI生成的

俄乌冲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而乌克兰和俄罗斯冲突的不仅仅涉及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还历史恩怨和民族认同等多方面,而其中也不乏资源争夺的影子,尤其是对关键矿产资源的控制。

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不久就紧盯乌克兰的矿产资源。特朗普、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美国政府乌克兰和俄罗斯问题特使凯洛格等轮番登场,通过电话外交、社交媒体发帖、到访基辅等各种形式展开外交攻势和强力施压。2025年2月3日,特朗普在白宫表示,希望乌克兰通过向美国供应稀土等资源换取美国对乌援助。2025年2月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周五表示,愿意与特朗普合作,向美国提供稀土元素,以换取美国继续对乌提供军事援助。

一段时间以来,美乌围绕矿产协议分歧突出。美国想利用矿产协议逼迫乌克兰交出本国矿产开采权,以补偿美国对乌援助,泽连斯基则认为美方“要价”过高,还不包括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因此拒绝美方此前提出的协议版本。美乌围绕矿产协议分歧突出。美国想利用矿产协议逼迫乌克兰交出本国矿产开采权,以补偿美国对乌援助,泽连斯基则认为美方“要价”过高,还不包括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因此拒绝美方此前提出的协议版本。为了逼迫乌克兰速签矿产协议,美国开启了“强压”模式:推动同俄罗斯直接谈判,将乌克兰排除在谈判桌外;在言论上连连向泽连斯基“开火”;威胁禁止乌方继续使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链”卫星网络服务;在联合国大会乌克兰问题紧急特别会议上对乌克兰等多国提交的决议草案投反对票,特朗普此前表示,将向乌克兰索要“任何我们美国能得到的东西”。

在这样的压力下,2025年5月1日,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共同签署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5月8日,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以338票赞成的结果支持批准美乌矿产协议。5月12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总统令,批准最高拉达日前审议通过的美乌矿产协议。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家,稀土资源对于美国是至关重要的。稀土包括17种元素,是现代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广泛用于制造军事工业产品,技术清洁能源,高科技电子产品,航空航天产品。而目前美国非常依赖从对中国进口稀土,中国控制着全球60%至80%的稀土金属(包括钕、镝、铈、镨等)产量和高达90%的加工能力。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2022年美国74%的稀土元素进口自中国。即使美国在国内开采稀土(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斯山矿),也经常将精矿运往中国进行加工。

在高性能磁体、军用电子、绿色能源等领域,美欧日高度依赖中国稀土供应链。美国曾因与中国关系紧张,数次面临“稀土断供”的风险。中美贸易战始于2018年,双方互相加征关税,涉及了大量的商品和领域。但稀土问题成为贸易战中的一个焦点,2019年,随着中美贸易战升级,中国的政府官员和媒体曾公开提出,中国可以利用稀土资源作为“武器”来反制美国。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中国如果切断或限制稀土出口,将会对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和军事实力造成严重影响。科技产业的中断:美国科技公司,如苹果、特斯拉、微软等,都需要稀土元素来生产关键部件(例如电池、磁铁和显示屏等)。限制稀土出口会导致美国这些公司面临生产延迟、成本增加和供应链中断的问题。同时美国的军事装备,尤其是高技术武器系统,如先进的导弹、雷达、飞机等,也依赖稀土材料。

尽管中国在2019年提出过“稀土武器”的威胁,但实际上,稀土的供应链非常复杂,任何突如其来的出口禁令都可能对中国自身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中国的稀土产业依赖出口收入,而世界其他地方也在逐步建立起稀土供应链的替代来源,这意味着中国若完全切断稀土出口,不仅对全球产生影响,也会对自身的产业造成损失。然而,随着稀土资源的全球化竞争加剧,未来稀土不仅是中美贸易战中的一个工具,更是全球资源争夺的一个重要领域。美国

全球稀土供应主要由中国主导,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欧盟近年来在寻找替代供应源,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乌克兰拥有丰富的关键矿产资源,诸如钕、铽、镝等稀土金属以及锂矿,钛矿。乌克兰钛储量丰富,占全球钛矿产储量的重要部分,石墨和镍等稀有金属的开发也有潜力。

乌克兰目前控制了全国矿产资源的75-80%,基洛沃格勒州的锂、锆、钛、铀矿床完全由基辅控制,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铀、锆、钛矿场完全由乌克兰控制,日托米尔州

铍、锆、钛矿场完全由乌克兰控制,基辅州的钛、锆矿场完全由乌克兰控制,苏梅州锆矿,位于别洛沃茨克、科尔恰科夫斯基等矿区,尽管处于边境地区,但仍由乌克兰控制。(别洛沃茨克、科尔恰科夫斯基等矿区的锆矿尽管位于边境,但仍由乌克兰控制而俄罗斯控制了乌克兰全国矿产资源的约20-25,包括舍甫琴科村和克鲁塔亚巴尔卡的锂矿床,马祖罗夫斯基的铌、钽矿床,新波尔塔夫斯科耶的铌、钽、铷、铯矿床。

图像是使用AI生成的

乌克兰在2021年加入了欧盟关键原材料联盟(ERMA),试图与欧洲建立稀土和关键原材料供应链。在2021年,乌克兰国家地质局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达成合作,旨在开发和共享关键矿产数据。美国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乌克兰探明关键矿产资源储量,包括稀土元素和锂矿。同时美国控制的国际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向乌克兰提供经济援助,并推动其资源市场改革、矿产私有化和向西方企业开放。

欧盟通过和乌克兰签订关键原材料战略伙伴协议,获得乌克兰矿产资源。而美国通过地缘政治影响力、经济合作、企业投资和战略协议获取和影响乌克兰稀土资源。美国与乌克兰开展了稀土与锂资源合作计划。西方企业早在冲突前已对乌克兰钛矿、锂矿表现出浓厚兴趣,比如Westinghouse Electric在核燃料领域,与乌克兰核电系统合作,Energy Fuels Inc.(稀土加工公司)有意与乌克兰进行合作,TechMet公司专注于关键矿产投资,曾公开对乌克兰锂和稀土资源表示兴趣。同时,依托“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组织,美国联合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盟友,从非中国阵营中构建战略资源联盟。乌克兰被视为潜在加入对象,以“锚点国家”身份融入西方供应链。

锂是电动汽车、智能手机和储能系统电池的关键成乌克兰与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公司(诸如特斯拉、Albemarle、Livent等)建立合资企业,预期锂产量高达50万吨。按照2025年碳酸锂平均价格:2.5万美元/吨(现货市场)计算。全面开发后的潜在收益为;50万吨×2.5万美元=125亿美元,而美国通过基金会持股50%,收益约为62.5亿美元。

铌和钽。这些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子和航空航天领域。洛克希德·马丁/雷神/诺斯罗普·格鲁曼

锆用于核能和其他高科技产业。

铷、铯和锶这些元素用于各种高科技产业,铍用于航空航天和电子工业,钛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乌克兰是最大的钛供应国之一(储量位居世界第二)。美国公司Tronox是其潜在的合作伙伴。乌克兰的出口潜力为每年约5万吨,价格为每吨3000美元,按照10年周期计算收益:50万吨×3000美元=15亿美元,而美国持有份额约7.5亿美元。

铀是核能的关键元素。乌克兰的铀资源量估计:约10万吨(国际原子能机构数据)。2025年铀(U3O8)的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00美元。乌克兰的出口收益为:100,000 x 100,000 美元 = 100 亿美元,而美国潜在份额约 50 亿美元。

钕、镝等可靠的已探明储量有限,但根据岩石模型和结构,乌克兰可能拥有多达 100 万吨的稀土矿石,其中稀土含量约为 3%。乌克兰的纯稀土元素储量约 30,000 吨2025 年稀土平均价格为:50,000 美元/吨。乌克兰出口的总收益为:30,000 × 50,000 美元 = 15 亿美元。美国潜在份额约为 7.5 亿美元。按照以上数据,在乌克兰出口的矿产资源中,美国潜在收益 127.5 亿美元

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在利用这场冲突作为重新分配东欧资源、后勤和政治主权控制权的工具。尽管美国目前因战争尚未全面实现资源控制,但美国已在布局中,美国希望在乌克兰战争结束后前抢占矿权,其目标是把乌克兰纳入其全球关键矿产供应体系,以对抗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

美国和盟国正制定“乌克兰重建计划”,其中资源开发权作为筹码,以战后重建资金和安全保护为交换,获取乌克兰稀土资源开发权,成为“资源换安全”的典型操作模式。乌克兰的关键矿产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世界格局中的资源战。美国要确保,高科技与军工领域的关键原料,不再由地缘政治对手掌控供应链。乌克兰既是反俄的前线,也逐渐成为“资源脱钩中国”的新试验场。乌克兰不是美国稀土的现有供应国,但它正在成为美国构建“去中国化稀土链条”的关键潜在环节。未来,如果美国成功掌控乌克兰矿产开发权,它将在全球关键矿产竞争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与地缘优势。